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与活动 » 推动健康医疗与传感技术深度融合——健康医疗传感技术与应用创新沙龙成功举办

推动健康医疗与传感技术深度融合——健康医疗传感技术与应用创新沙龙成功举办

国内健康医疗产业伴随着十年新医改的进程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从“互联网+医疗”“AI+大健康”到“5G+智慧医疗”,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正在不断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 医疗服务正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021年12月28日,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健康医疗传感技术与应用专委会在上海嘉定召开年度创新沙龙,聚焦健康、癌症、衰老、脑认知等应用需求,围绕智能感知技术新进展及在生物检测、器官芯片、非药物调控等领域的应用开展讨论与交流。

本次沙龙吸引产学研用各界近50位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等热情参与,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的方式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此外,还有6位各领域重量级行业专家围绕脑科学与生物医学、网络标志物诊断和预警、生命感知和触觉智能、疫情后感知技术和大健康产业融合、思行合一与非药物控制以及微流控监测和器官芯片等6大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以创新视角与业界深入探讨健康医疗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和应用创新的新路径。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毕国强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毕国强教授在“跨尺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脑科学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演讲中表示,细胞空间图谱是前沿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石。目前显微成像技术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大尺度、高清晰的三维全景成像。

中科院生化细胞科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员通过线上连线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网络标志物(诊断)和动态网络标志物(预警)”的演讲。他表示,生物系统的变化过程是非线性和动态的,要对所有的分子标志物建立对应的动态网格标志物,才能对疾病起到预警的作用。


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挺睿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挺睿教授在“生命感知与触觉智能”的演讲中称,未来的智慧医疗发展趋势为高端医疗设备大型化与精细医疗仪器小型化与集成化。因此iMIND团队提出智能穿戴式诊疗系统,并开创最新一代触觉传感技术——柔性离电传感(FITS)。


图: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教授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教授在“疫情后感知技术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居家养老新模式与服务理念创新”演讲中提出,解决好居家养老与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只有通过理念创新。要运用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人们提供健康管理平台和手段。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左国坤教授在线上分享了“非药物神经调控与‘思行合一’主动神经康复技术体系的构建”这一演讲主题。他分享了神经调控疗法、神经反馈原理和神经重塑理论,通过建立“思行合一”主动神经康复技术体系来开展更多前沿性的探讨和基础研究。


图: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宓现强教授

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宓现强教授在“健康状态信息获取与模拟技术”演讲中希望能够在系统健康新医学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网络标志物的生物监测(信息获取),基于器官芯片的生物仿生(信息模拟),开展非药物神经调控。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智慧健康医疗值得发展,也是必须发展的产业。面对前沿研究的创新探索与产业应用端的切实需求,传感技术将在其中发挥巨大的支撑作用。

本场沙龙由健康医疗传感技术与应用专委会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主办,由中科院微系统所、中科大苏州高研院、国科大杭高院/之江实验室、上海高研院/张江实验室、长三角创新中心、福建创新院、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研究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中科杭州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科大双创学院协办。